财经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财经新闻 > > 正文

“积极”央行频发流动性红包 专家:去杠杆力度趋温和

文章来源:未知  添加时间:2018-07-18 10:36  阅读:

  央行近两日在公开市场加大投放,继7月16日,央行通过逆回购方式释放3000亿元流动性后,7月17日,再次向市场释放2400亿元流动性。在7月初,央行就以定向降准方式向市场释放了7000亿元流动性。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防风险的政策背景和当前的贸易局势下,要稳定经济表现,货币政策已经相对宽松。在此背景下,央行官员喊话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央行频发红包

  7月17日,央行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900亿元。事实上,7月16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为2月22日以来最高。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7月17日,央行公布了“2018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七期)招投标结果”,中标量和中标利率均打破年内纪录。具体来看,此次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中标利率为3.7%,比之前6期同样是3个月的同类存款,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今年1-6期的中标利率分别为4.7%、4.5%、4.62%、4.5%、4.63%、4.73%。此外,此次的总标量为1500亿元,为今年以来最高中标量。

  对此,有观点认为,央行在引导市场利率走低,这是一次非常规的降息。不过,从中标利率水平看,3.7%的利率价格与3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同业存单利率基本持平。7月17日,Shibor 3个月品种则延续月初以来的下降势头,降0.7个基点至3.601%。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中标利率下降以及中标量升高,相当于这类品种的资金获得“降息”,意味着商业银行借此获得更低成本、更大规模的资金,用于表内贷款业务的扩张。

  喊话财政政策“不积极”

  7月13日,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题为《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的文章指出,财政收入的增速近两年一直高于GDP增速,赤字率不增反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应该要落实对小微企业、创新企业的减税,赤字率也应该在控制新增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同时有所提高。中央财政要发挥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作用,实行真正意义的减税,做实国有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扩大投资。

  之后,财政系统匿名人士回应称,不能将赤字规模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简单等同起来;“举债安排的支出与通过财政收入安排的支出都是掏出真金白银;地方政府压低政府债务的纳入,更多出于政绩考核和风险指标的考虑”。

  财经专栏作家肖磊直言,央行和财政部的争论实际上隐含着一个背景,就是目前国内经济状况比较敏感,尤其是资本市场比较弱,这种背景下,如何解决以及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存在巨大的争议,央行认为,这已经不是货币政策能够解决的问题了,需要财政政策,但财政部认为财政政策比较有限,他们已经尽力了。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协创中心研究员李虹含看来,货币政策对GDP的影响比财政政策稍好,这可能要归功于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由于利率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应该注重货币政策的运用,尤其是利率的调节及其作用发挥。

  瑞银亚洲经济联席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1998年以来出现财政赤字被认为是积极财政,财政发力是在预算之外,即表外的“准财政”。如果去杠杆强化,准财政就要收紧。因此,积极财政就需要“开前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配合起来,收紧影子银行,扩大融资渠道,比如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

  去杠杆力度趋“温和”

  前段时间,债市违约频频“爆雷”、5月社融环比“腰斩”等市场波动引发对去杠杆用力过猛的担忧,也让金融监管部门承压。在此背景下,央行也在不断调整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更强调结构性去杠杆。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来,央行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增强了政策工具组合运用的灵活性。在对流动性的表述上,由2016年末的“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到2017年末的“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再到2018年6月末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货币政策的展望,也在5月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由“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改为了“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看来,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央行和财政部的争论涉及到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度量、地方债务风险、财政资金作为金融机构出资人等许多方面,但其中隐含的一条主线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难题,例如关于地方债务的金融风险问题,本质上依然是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关系,即便是房地产市场的土地财政问题,同样是财税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同样积极财政政策被市场普遍解读为不积极,也是因为个税改革方案迟迟未能出台,企业减税力度不够等问题。通过这次争论,上半年政府承诺的各项减税政策,将在下半年快速落地出台,特别是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将值得期待。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采取大规模净投放措施,有望为比较宽松的货币环境创造基础。汪涛表示,中国将在短期内调整去杠杆节奏,增加流动性投放,预计年底前央行将再降准150个基点,PPP和地方政府融资约束也有可能放松。

  对于央行近两日的市场操作,肖磊表示,从净回笼走向净投放,货币政策层面已经在展现一种态度。未来更多的期望应该是财政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最根本的问题是稳定物价水平,保持货币的购买力,财政政策才是刺激经济,调节经济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