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决算公开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财政预决算公开 > > 正文

关于邓州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文章来源:未知  添加时间:2016-03-03 11:45  阅读:

 于邓州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225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熊成有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邓州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财政部门以贯彻落实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法》为工作主线,围绕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财政政策精准发力,财政改革有序推进,民生财政更加彰显,财政管理全面加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全市财政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738万元,为预算的100.4%,增长15.4%,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004万元,为预算的102%,增长22.2%。分项完成情况: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完成88166万元,为预算的94.9%,增长9.8%。其中:增值税地方级完成7357万元,增长32.1%;营业税完成30522万元,下降5.7%;企业所得税完成5822万元,下降3.1%;个人所得税完成1425万元,下降14.4%;其他工商税收完成12730万元,增长1.1%;烟叶税完成1644万元,下降8.8%;耕地占用税完成27517万元,增长82.1%;契税完成1150万元,下降77.8%。全市非税收入完成39572万元,增长30.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9%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2408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增长22%,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635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9%,增长24.2%。主要支出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6699万元,为预算的99.7%,下降2.6%;教育支出完成110690万元,为预算的93.3%,增长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88200万元,为预算的95.7%,增长30.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93969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4.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08674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21.2%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819万元,为预算的109.3%,下降56.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14835万元,下降61.3%。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1822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83.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完成25919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600万元,为预算的120%。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480万元,为预算的100%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5596万元,增长22.4%,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4849万元,增长3.5%;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14万元,下降14.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769万元,增长8.9%;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542万元,增长41.9%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9557万元,增长12.1%,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8017万元,下降20.1%;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7万元,下降2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751万元,增长39.9%;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34万元,增长24.4%

(二)落实市人大决议和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资金使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1、多措并举确保预算平稳运行。面对财政收入变数增多、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难度较大的局面下,从年初开始就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收入组织。一是逐月分析研究收入形势。会同有关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逐行业、逐税种、逐项目深入分析,强化对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的跟踪监测。及时查摆收入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完善综合治税工作机制,查找征管薄弱环节,努力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开展税收专项清查活动。坚决打击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既不为经济运行增加紧张气氛又想方设法堵漏增收。对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大型商场及超市、交通运输业及相关“营改增”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通过税收专项清查,全年追讨税款1.02亿元,拉动税收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遏止了税收收入持续下滑的态势。三是清理回收对外借款。对财政对外借款的借款单位、出借日期、借款事由、审批程序和还款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理清脉络,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分门别类制定清理回收措施,建立对外借款回收保证机制。全年清理回收往年借款1605万元,减少了财政资金风险,提高了库款使用效益。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收。认真执行《河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收缴行为。做好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建设,选择20家单位和6家金融机构进行试点,依托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入库,增强政府统筹能力。五是注重重点财源建设。主动服务全市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关注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入驻情况,认真落实省政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财政支持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力促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挖掘对财政税收的贡献潜力。全年全市工业企业入库地方级税收7827万元,增长10.5%

在抓好收入组织工作的同时,面对各项改革支出不断增加,项目建设任务众多,资金保障难度加大的情况,通过向上争取资金、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等措施,提高综合保障能力。一是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落实部门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项目单位尽快启动项目建设,确保下达的资金尽早形成支出。2015年下半年,市政府对支出进度滞后的建设项目实行一月一通报,协调资金使用单位及时有效组织项目实施。同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清理结转结余资金相结合,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清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将清理结转结余资金作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重头戏,重点清理与厉行节约政策不相符的结余结转资金、分配进度较慢的专项结余结转资金、执行进度较慢的单位结余结转资金、财政专户沉淀资金以及长期挂账的暂存资金。通过分类清理,全市收回结转结余资金5.15亿元,根据有关要求,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094万元,返还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2.39亿元,统筹安排使用2.34亿元,为财政平稳运行提供了财力保障。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要素保障,加强与上级的衔接和沟通,全年向上争取资金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争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29亿元、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转移支付资金4120万元、中央代发地方债券资金4.42亿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7830万元、产油大县奖励资金2354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945万元,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四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加强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和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强化制度落实,控制“三公”经费规模。全市“三公”经费比上年下降7%,其中公务接待支出下降18.3%。会议费比上年下降38.6%。与此同时,节约的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全市财政民生支出达到5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86%,公共财政特征更加鲜明。

2、多点开花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门按照财税体制改革路线图、时间表,着力细化和落实财税改革方案。一是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按《预算法》的要求将四本预算草案全部提交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全面推行预决算信息公开,全市86个一级预算单位,除2个涉密单位外全部按照要求公开了预决算。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及配套制度。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深化公务卡等配套制度改革,全年在财政性资金支出总额中,直接支付资金比例达到89.4%。出台《邓州市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协调代理银行合理布设POS机具,优化公务卡刷卡环境。全年公务卡支出占非转账支出的86.67%,受到省财政厅的表彰。三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10项举措,在全面清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基础上,全面清理存量财政专户,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加强预算周转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偿债准备金管理,完成2014年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四是启动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市政府出台了《邓州市市级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方案》,财政部门在编制2016年预算时,按照“近详远略”的原则同步编制了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增强了财政政策和预算安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五是推进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改革,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布2015年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提高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透明度。六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扩大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全年评审项目961个,评审金额43.19亿元,核减投资6.45亿元,审减率达到15%。坚持扩面增量和厉行节约并重,全年政府采购资金总额达到9.57亿元,实际支付采购金额8.38亿元,资金节约率实现12.4%。七是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卫生学校搬迁、产业孵化园、一三水厂及第二污水处理工程、南水北调引水调蓄互联互通工程、团结中路棚户区改造等6个项目纳入省级PPP意向项目库向社会进行推介,项目投资总额52.5亿元。出台全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和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将湍北新区部分建设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八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了财政结转结余资金检查收缴工作和财政收入真实性核查工作、稳增长惠民生财政政策落实情况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预决算公开检查等,确保财税政策的有效落实。

3、多方支持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的大事要事和民生实事,统筹安排资金,增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卓有成效支持经济平稳运行。财政部门通过设立和扩大各类产业发展资金、整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了新的财源增长点形成。与此同时,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年争取省级先进制造业专项引导资金156万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0万元、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奖补资金239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提高承载能力。完成增值税资源综合利用退税工作,为28家企业退税3561万元。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为5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03亿元,提供过桥续贷资金268541万元,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和到期还贷困难。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入资金3.8亿元,在产业集聚区建成标准化厂房23栋,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使企业尽快孵化形成财源。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16.7亿元用于城市建设,支持“六城联创”、湍北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以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城乡建设开发公司为主体向金融部门申请项目建设贷款资金4.75亿元,用于湍北新区、四馆一中心、水系联通、一、三水厂及职业技术学院筹建等项目建设。二是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导向,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教育方面,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将农村校舍维修改造单位面积补助标准提高到800元,特岗教师工资年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2万元,中职高中国家助学金生年均标准提高到2000元,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40元,巩固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大病统筹与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衔接,提高了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每月提高18元,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提高到不低于225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提高到不低于11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补助标准提高到3800元,分散供养补助标准提高到2800元。社会事业方面,拨付资金722万元,对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补助。拨付资金1127万元,落实城乡统一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养老保险补贴,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得到较好的落实。三农方面,争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2.49亿元,通过“一卡通”账户发放到位。办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63万元,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拨付补贴资金1273万元,通过激励效应调动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27亿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96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324万元、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资金6177万元、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资金2043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829万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乡镇工作补贴等有序推进,为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办了一批实事好事。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市乡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市2015年的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深化财税改革、加强预算管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贯彻落实《预算法》需要系统梳理和修改完善现行管理制度和办法,强化基础性管理工作;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与推进项目资金整合和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在突破传统思维、改变传统做法方面,更需要各方联动,等等。我们将客观面对并高度重视这些困难、矛盾和问题,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6年预算草案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编制好2016年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一)2016年预算编制原则

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各项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十分集中。收入方面,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措施,包括全面实施营改增、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清理取消减少收费等,这些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也将大幅度减少财政收入。支出方面,增支政策多、刚性强。推进脱贫攻坚工程,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政策补助标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等,都需要大幅增加支出,收支矛盾是近年来最为突出的一年。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税收与非税收入政策变动等因素,同时为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预留空间,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9%

2016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力增效,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基本民生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收入预算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支出预算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讲求绩效。同时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主体,对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预算执行的结果负责,并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二是强化规划约束。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部门三年支出规划,合理确定支出限额,部门各类规划中涉及预算支出的事项,要与部门三年支出规划相衔接,增强预算约束力。三是完善分配机制。在优先保障农业、教育、科技、计划生育等重点支出的基础上,取消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增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等指标挂钩安排或部分专项支出按照固定标准安排的办法。

(二)2016年主要支出政策

1、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一是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争取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集聚区提升承载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支持产业集聚区争创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完成产业孵化园二期建设,启动纺织服装产业孵化园建设,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二是支持服务业发展。争取省级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奖励资金,完成商务中心区平安大道、东方大道、南阁路东段建设,配套完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争取省级高成长性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争取省级金融业发展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政策性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建立起担保放大能力强、运行机制活、担保再担保一体的融资担保体系。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安排资金支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争取资金支持引丹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工程项目。支持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发展,推动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安排资金支持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加快水产品种植、水蓄养殖和拦蓄一体化工程建设,推动粮食生产效益提升和高效农业发展。支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2、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一是建立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在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职业年金制度,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待遇,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继续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将城乡低保财政补助水平月人均提高15元和12元,达到不低于240元和127元。农村五保户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年人均4000元和3000元。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工作。二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作为重点,调整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公用经费定额政策。推进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支持在城区和集镇新建一批寄宿式中小学校。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二期工程,支持职业技术学院筹建。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80元提高至410元。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将范围覆盖到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0元提高至45元。推动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支持特色专科医院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安排资金推进医疗联合体模式和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公立医院经费核拨机制改革。四是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持续支持实施蓝天碧水和乡村清洁工程。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支持丹江口库区汇水区及中线干渠沿线环境集中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支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好平原生态涵养区的绿化工作。扩大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覆盖范围。五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落实资金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建设,完善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邓国春秋园二期项目建设。

3、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用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争取省级新型城镇化专项支付资金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奖励资金,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资金支持市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城市防涝能力建设,争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推动实施政府购买棚户区服务,谋划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向社会招商引资,或运用PPP等模式进行建设。推进PPP模式开展公租房建设运营管理试点,将城镇住房保障转向以租赁补贴为主,落实鼓励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政策。二是支持交通体系建设。支持蒙华铁路、郑万高铁建设。安排资金推进干线公路建养管一体化改革,支持县乡、通村、干线公路建设养护和境内危桥改造。支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三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资金支持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从2016年起,按照“明确标准、三年到位”的办法,逐步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对每个行政村奖补标准逐步提高至7万元。

(三)2016年财政收支预算

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39200万元,增长9%,其中:国税部门拟安排11200万元,增长12.8%;地税部门拟安排86200万元,增长10.2%;财政部门非税收入拟安排41800万元,增长5.6%。按市乡级次分,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09901万元,乡镇安排29299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均衡性转移支付以及结算补助和上解,减去体制上解和补助下级支出后,市级财力为472650万元。比2015年预算财力增加138589万元,增长41.5%,全部安排支出。

支出结构情况是:基本支出97113万元,占财力的20.6%;各类配套支出234857万元,占财力的49.6%;事业发展等项目支出140680万元,占财力的29.8%。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530万元,同口径增长2.5%;教育支出117882万元,同口径增长5.9%;科技支出442万元,同口径下降65.5%;农林水事务支出66907万元,同口径增长1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253万元,同口径增长60.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7887万元,同口径增长8.5%;节能环保支出3633万元,同口径增长40.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080万元,同口径增长14.2%;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3416万元,同口径增长52.4%;预备费5000万元,占财力支出的1.1%。各部门2016年“三公经费”预算按不高于2015年支出控制数编制,安排7490万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2016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拟安排78753万元,全部安排支出。加上上年结转项目和上级提前下达的专项基金补助,全年市本级基金支出拟安排87917万元,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净收益拟安排77738万元,扣除土地出让业务费后,全部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2016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拟安排213256万元,支出预算195036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3777万元,支出4440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收入33028万元,支出330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4106万元,支出21938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2685万元,支出1020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7418万元,支出8388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903万元,支出89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741万元,支出503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598万元,支出208万元。

4、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拟安排800万元,其中20%按照政策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剩余80%部分计640万元对应支出,优先用于对工业企业改制过程中历史遗留问题的成本支出。

三、完成2016年预算任务的措施

2016年,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预算任务。

(一)着力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培植财源税源。综合运用财政手段,统筹做好“加减乘除”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做足加法。继续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整合统筹财力增加投入,支持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二是落实减法。严格执行国家减税清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取消、停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各项规定,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放大乘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采取市场化支持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推广使用PPP模式,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项目投资,破解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四是抓好除法。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谋划和申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淘汰去除落后产能,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财政收入管理,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履行牵头组织收入的职责,依法组织收入。一是加强调度。加强对全市收入工作的调度和协调,将全年收入预期目标合理分解到各月、各季,抓好收入均衡入库。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强化分部门、分税种、分层次的收入组织责任,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创新方式。加强收入预测和预算执行分析,科学应对各项政策性减收因素。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强化税收保障措施,加强税收源头控管,提高税收征管的精准性。推进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建设,推行收缴结算电子化,提升非税收入征缴效率。三是挖掘潜力。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完善涉企收费监管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税务稽查,加强欠税清缴和零散税收征缴,充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努力增加税收入库,不断提高税收比重。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切实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环节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一是优化结构。安排资金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民生投入政策,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民生支出需求。大力清理压减各类工作性、事务性资金,集中财力增加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的投入。建立完善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加快进度。落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制度,细化明确预算执行时间节点要求,提高预算执行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开辟资金下达“绿色通道”,对预算安排资金,除按进度拨付的建设资金、工资等基本支出和预留的不可预见性支出外,原则上在四季度初全部下达。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按照依法合规的要求,迅速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打通资金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防止资金沉淀。三是规范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嵌入预算执行流程、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制度落地生根。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惩戒力度,确保各项财税政策有效落实和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四)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财政运行机制。按照上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一是加强统筹。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增加公共预算可用财力。探索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确保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二是推进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全面公开财政“四本”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和专项资金分配。探索将政府性债务、重大资产处置、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结果等财政信息向社会公开,提高透明度。三是提高绩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制定完善财政政策措施的依据。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配置标准和流程,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四是防控风险。加强债务管理,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政府性债务举债融资行为和PPP项目运营的财政监督。加强财政监督,通过开展预算安排审查、预算执行监督、预算绩效评价、财政投资评审、财务会计检查等多环节监管,把财政监督嵌入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切实管控好财政资金运行流程和关键节点,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和财政干部廉洁行政。

各位代表,2016年预算任务艰巨而繁重。财政工作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勤政务实、廉洁自律、简政放权、提高效率,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勇于担当、为政清廉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加快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挥好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附件:

1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2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表

3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4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表

5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表(草案)

62016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表(草案)

7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表(草案)

82016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表(草案)